查看原文
其他

《论语》练习题2

《论语》练习题1


7.(6分)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下面小题。

子曰:“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”

有子日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,斯为美,小大由之。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

(1)解释狂者、狷者的意思。

狂者:           狷者:   

(2)简要分析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“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”中体现的儒家思想。

 

 

 

8.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小题。

材料一:子曰:“弟子,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
(《论语•学而》

 

材料二: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(《论语•卫灵公》)

材料三:子曰:“……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“

(《论语•雍也》)

(1)“出则弟”句中“弟”的意思是   ,“则以学文”中的“文”指的是   

(2)请从材料二、三中任选一则,谈淡你对“仁”的理解,及其对后世的影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9.(6分)阅读下面材料,完成答题。

子曰:“乡原,德之贼也。”(《论语》)

子贡曰:“君子亦有恶乎?”子曰:“有恶。”(《论语》)

子曰:“恶似而非者:恶莠,恐其乱苗也;恶佞,恐其乱义也;恶利口,恐其乱信也;恶紫,恐其乱朱也。”(《论语》)

(1)被孔子称为“德之贼”的是什么样的人?

 

 

(2)孔子为什么会厌恶“莠”和“紫”?综合阅读材料简析原因。

 

 

7.(1)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的人 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的人

(2)儒家认为礼的运用,最高境界是和谐。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和谐而放弃原则,一味求和。

在实际生活中,我们应该把握好做事的尺度,求和谐但不能无原则地混同。

翻译:孔子说:“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,只能与狂者、狷者相交往了。狂者敢作敢为,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。”

有子说:“礼的应用,以和谐为贵。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,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,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(依礼行事)。无论大事小事,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,有时也会行不通。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,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,也是不可行的。”

8.(1)顺从和敬爱兄长 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等传统文化经典(能答出“文化经典”即可)

(2)示例: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,以成就自己的仁德;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。杀身成仁,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,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。自古以来,它就激励着如谭嗣同、瞿秋白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,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。

参考译文:孔子说:“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,出外要敬爱师长,说话要谨慎,言而有信,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,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。做到这些以后,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,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。”

    孔子说:“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的享受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,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”。

    孔子说:“仁德的人,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,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。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,而推己及人,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”。

9(1)“德之贼”即乡原(乡愿),是没有原则,是非不分,表里不一的好好先生。

(2)“莠”作为杂草,与禾苗很相像,生长在禾苗堆里会使莠禾不分;“紫”作为颜色,与朱红色接近,会搞乱正宗的红色。两者的共同特点是“似是而非”,这在有原则、讲正名的孔子眼里,是绝不允许存在的。

译文:孔子说:“所谓‘乡愿’,是败坏道德的人。”

子贡说:“君子也有讨厌的事吗?”孔子说:“有讨厌的事。”

孔子曰:“厌恶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:厌恶杂草,怕的是它搞乱禾苗;厌恶花言巧语,怕的是它搞乱正义;厌恶夸夸其谈,怕的是它搞乱信实;厌恶郑国的乐曲,怕的是它搞乱雅乐;厌恶紫色,怕的是它搞乱正宗的红色。”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